《教育家精神》纪录片




海报_800.png


  2024年9月10日是中国第40个教师节,节日主题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推出六集纪录片《教育家精神》,每集30分钟,分别为《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


  中华民族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师道文化,历经时代洗礼和一代代教育者的持续践行,凝练升华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并对其内涵作出深刻阐释,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纪录片《教育家精神》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各个历史时期内教育界的重大事件为时代背景,紧紧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深入挖掘中华传统师道精神,讲述和呈现了著名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胸怀天下、兴教强国、治学弘道、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和师德风范。民族危亡之际,蔡元培、张伯苓、陶行知、徐特立等著名教育家以至诚报国之心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华北联大如同利剑“插向敌人的心脏”、西南联大学子投笔从戎为国赴死、一声令下上海交大西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为科技自强以身许国,无不体现出中国教育家爱国主义精神的绵延不绝和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教师马景武自创歌谣和教具,让扫盲识字变成了农民喜闻乐见的“听歌子”、“看把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大家编小书”,尽心竭力,只为中小学通用教材“无篇不精”;“一辈子只做好事”的吴玉章和倡导“又红又专”办学方针的蒋南翔,为新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奠基铺路;全国首批特级教师代表斯霞、霍懋征和人民教育家于漪用爱的艺术春风化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朱九思、潘懋元、任继周、高铭暄、卫兴华、王振义、叶澜、李吉林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在高校转型、学科建设、理论探索和教法创新等诸多方面锐意进取,走在时代的前列;中国法制史学家张晋藩、优秀班主任李庾南、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龙梅、幼儿园园长崔利玲、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禹诚,在“大中小幼职特”各条教育战线上,因材施教,启智润心,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关爱和成长;在消除教育发展不平衡、改变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状况的攻坚战中,把一切献给失学女娃的张桂梅、坚守深山小学四十年的支月英、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李保国、长期在高原和大山里支教的陈立群、钟扬、朱敏才、孙丽娜,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托起了教育改变命运的梦想;在全球化时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顾明远打开了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传承中华文化、沟通中西交流的叶嘉莹把古典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一站到底院士”杨士莪将终生奉献给祖国的万顷碧波,蜚声国际的数学大师丘成桐坚持着以教育强国实现科技强国的初心梦想……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纪录片《教育家精神》旨在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集《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师道文化。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中华传统师道文化被历代教育家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1 《国家记忆》 教育家精神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_600.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第二集《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从陶行知到蒋南翔,从斯霞到于漪,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家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教育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教师职业精神的深刻理解。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无数教师秉承着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教育家精神薪火相传,汇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纽带。


2 《国家记忆》 教育家精神 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_600.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第三集《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文盲、半文盲人数达到了3.2亿人,占当时人口总数的80%。与此同时,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急需大量合格的劳动者和优秀人才,因此,扫除文盲成为当时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50年9月20日,第一次中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口号,一场开启民智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3 《国家记忆》 教育家精神 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_600.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第四集《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上世纪70年代末,许多教育家在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环境下投身教育改革,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无数教育家打开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大门,他们或革新办学思想,或创办新兴学科,或改革教学方法,他们主动迎接时代变革的要求,为中国教育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满园春色,让中国教育事业迈向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4 《国家记忆》 教育家精神 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_600.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第五集《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是一所免费的公办高级中学,建校16年来,已经有超过2000余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校园。这所学校的创办人、校长张桂梅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扛起了大山女孩的求学梦想。16年间,她累计走过了11万公里的家访山路,她在山路上摔断过肋骨,在行走中也曾晕倒在地,但是却从未停止过自己前进的脚步。


5 《国家记忆》 教育家精神 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_600.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第六集《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中国教育开始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1983年,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从古至今,无数优秀教师以德感人,以文化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中国教育,需要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胸怀天下的教育家不断涌现。


6 《国家记忆》 教育家精神 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_600.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